当前位置: 首页 > 党的建设 > 党建动态

权威解读十九大的“十万个为什么”

作者:河南省开发投资管理中心管理员 来源:转载 时间:2017-10-30

     十九大已经胜利闭幕。26日上午10:00,在梅地亚宾馆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请中央纪委副书记肖培同志,中央政策研究室常务副主任、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王晓晖同志,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冷溶同志,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党组书记、副主任袁曙宏同志,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同志,中央纪委驻国资委纪检组组长、国资委党委委员江金权同志解读十九大报告,并回答记者关心的问题。

      为什么要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党组书记、副主任袁曙宏

      我个人理解,党的十九大报告之所以提出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的考虑:

       第一,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对全面依法治国至关重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我们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面依法治国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要做到这些,迫切需要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来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

       第二,全面依法治国是一项涉及面十分广泛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国防军队建设、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涉及到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这么大一个范围,这么宽的面,需要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第三,全面依法治国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任务,它改变的是人们的观念、改变的是人们的行为。建国68年来、改革开放39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依法治国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取得重大成效,走过了西方国家上百年乃至几百年的路程,这是很不容易的。但是,确实也还有不少短板,还有不少弱项。举个很通俗的例子,大家在北京看到还有不少人闯红灯,记者朋友也有可能闯红灯,习以为常。当然,我到纽约、巴黎等地也看到有人闯红灯,但是没有我们这么多。我们的法治建设还存在很多问题,相对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其他三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来说,全面依法治国相对比较薄弱。十九大报告当中有一句话:全面依法治国任务依然繁重,我认为这就留下了伏笔,要对全面依法治国更加重视。因此,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加强顶层设计、统筹推进十分必要。

      第四,党的十九大报告在调研起草过程中,征求了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的意见,很多地方和部门都提出,建议中央成立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加强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集中统一领导。

      这四个方面可能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的主要原因。

      新时代新矛盾的丰富内涵是什么?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冷溶

  “新时代”具有丰富内涵,党的十九大报告用了“五个是”作了精辟概括。

      一是,这“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我理解,这句话是讲新时代的中国要举什么样的旗、走什么样的路的问题。二是,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这句话是讲新时代要完成什么样的历史任务、进行什么样的战略安排的问题。三是,这“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这句话是讲新时代要坚持什么样的发展思想、达到什么样的发展目的的问题。四是,这“是全体中华儿女戮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这句话是讲新时代要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实现什么样的宏伟目标的问题。五是,这“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这句话是讲新时代的中国处于什么样的国际地位、要对人类社会作出什么样的贡献的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这个重大论断是有充分根据的。

      从社会需求看。我们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只讲“物质文化需要”,已经不能真实反映人民群众变化了的需求。

      从社会生产看。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再讲“落后的社会生产”,也已经不符合实际了。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必然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许多新的要求。这一点,我们要有充分的认识。同时,还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的判断。

    为什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会被写入党章?

    中央政策研究室常务副主任、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王晓晖

    十九大报告和十九大通过的党章修正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我觉得这是十九大的一个突出亮点和重大的历史贡献。下面,我想就这个问题向大家介绍四个方面的情况。

      第一,任何理论都属于它那个时代,只有认清时代背景,才能深刻认识理论的意义和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称之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就是说,进入新时代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催生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实践和时代提出的重要课题。这个重大课题就是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理解,时代、实践和理论的逻辑就是:新时代提出新课题,新课题催生新理论,新理论引领新实践。

      第二,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探索的主题,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题。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的所有理论和实践探索都是围绕这个主题来展开的。习近平同志以一系列创新观点,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了新的科学内涵,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十九大报告把这些创新观点概括为“八个明确”和 “十四个坚持”。这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

      第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实践和全党智慧的结晶,但它的主要创立者是习近平同志。在这一思想的创立过程中,习近平同志做出了卓越的理论贡献。在领导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实践中,习近平同志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理论家的深刻洞察力、敏锐判断力和战略定力,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这一科学理论的创立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作出了决定性贡献。

      第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贡献,可以概括为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飞跃;二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深刻揭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发展规律和建设路径;三是开辟了治国理政新境界,正是在这一思想指引下,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四是开辟了管党治党新境界,正是遵循这一思想,我们党以坚强的决心、空前的力度,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管党治党实现从“宽松软”到“严紧硬”的深刻转变。我想,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实践的发展,这一科学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作用会更加充分地展现出来。

      凤凰卫视记者:我们注意到中共的指导思想其中有一些以党的领导人命名的,有些没有,请问各位发言人怎么看?谢谢。

      中央政策研究室常务副主任、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王晓晖:我愿意回答您的问题。实际上用党的领袖来命名理论或者指导思想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一个通行做法,比如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比如我们国家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实际上在西方思想理论界用主要创立者的名字来命名某种理论也是非常普遍的做法,刚才我讲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智慧的结晶,是人民群众实践经验的总结,但它的主要创立者是习近平同志,他为这个理论的创立做出了重大贡献,发挥了重大作用,所以用他的名字命名这一理论是名副其实、当之无愧,而且也体现了我们党在理论上的成熟和自信。谢谢。

      为何十九大报告不再提GDP翻番?如何理解新目标?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

      党的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十九大既要明确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战略重点,也要对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进行战略谋划。十九大圆满地完成了这个任务。

      第一,再过三年我们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三年是决胜的三年、攻关的三年,特别要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或者说是重要的标志。十九大报告明确这“三大攻坚战”,有利于引导各方面全面准确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难点重点、主攻方向,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第二、2020年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主题将转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四个全面”中的第一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转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样可以保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连续性。同时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分“两步走”的战略安排。

   “两步走”的意义在于:一是完整勾画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间表、路线图。党的十九大确定从2021年到2050年的30年将分两个15年安排。这样,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间表、路线图就完整了,实际上分成这样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改革开放之初到1990年主要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阶段,1991年到2000年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阶段,2001年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四阶段,2021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五阶段,2036年到2050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二是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提前了15年。我们党过去提出的奋斗目标是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这次提出到2035年就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也就是说和过去的目标相比提前了15年。二是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提前了15年。我们党过去提出的奋斗目标是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这次提出到2035年就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也就是说和过去的目标相比提前了15年。三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表述更加完整。原来的目标是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的十九大对此作出了两处小的调整,一是加上了“美丽”两个字,一方面是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相统一相对应,另外将“美丽”纳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涵,也有利于加快建设美丽中国;第二个小的变动就是把原来的“国家”改成了“强国”,这样提升了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内在要求。四是不再提GDP翻番类目标。大家可能已经注意到,这次两步走的战略安排都没有再提GDP翻番类目标。这主要考虑的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我国经济发展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不再是高速度增长的阶段了。现在产能不足已不再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突出问题,最突出的问题在哪里呢?是发展的质量还不够高,所以才提出了高质量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我们不是不要增长速度了,我们要的是什么呢?我们要通过质量、效率、动力“三个变革”来实现,着力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不提GDP翻番目标,是为了更好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发展。

      十九大报告的“纲”和“魂”是什么?

      中央纪委驻国务院国资委纪检组组长、国资委党委委员江金权

      十九大报告充分体现了“政治报告”的特点,最突出的一点就是把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贯穿全篇,成为全篇的“纲”和“魂”。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党的建设方面一个重大贡献,就是根据新时代新要求,深化对党的建设规律性认识,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这个总要求是由六个层次构成的:一个根本原则,就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一条指导方针,就是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一条工作主线,就是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一个总体布局,就是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一个基本要求,就是提高党建工作质量;一个基本目标,就是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为新时代党的建设提供了一个立体“坐标系”和精准“定位仪”。

      我个人认为,这个总目标有一个突出的地方值得注意,就是党的十九大报告第一次把党的政治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强调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这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重大创新。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政党本质上是特定阶级利益的集中代表者,是有着共同政治纲领、政治路线、政治目标的政治组织。政治属性是政党第一位的属性,政治建设是政党建设的内在要求。在十九大确定的新的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中,党的政治建设是最重要的,是统领、是核心,决定党的建设的方向和效果。政治建设是其他建设的根和魂,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最终必须落实到政治建设上。政治建设抓好了,对党的其他建设可以起到纲举目张作用。这是党的十九大在党建方面最大的创新。

      占了报告八分之一的内容透露了哪些信息?

      中央纪委副书记肖培:我向大家介绍一下对学习十九大报告第十三部分《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这部分内容的体会。

      整个十九大报告3.2万字,第十三部分4100字,占了报告的八分之一,可见分量之重。这部分1个序言、8项要求,条条都是我们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句句都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定誓言。在昨天刚刚结束的一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绝不能有任何喘口气、歇歇脚的念头,我们要继续革除一切侵害党的肌体健康的病毒,要大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再一次展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旗帜鲜明、立场坚定、意志品质顽强,对全面从严治党、对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坚强有力的领导。这部分我的学习体会有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紧紧围绕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过去五年,在党中央领导下,中央纪委查处的中管干部案件,从李春城到孙政才,共292人,几乎都有违反政治纪律的行为,绝大多数都有政治问题和经济腐败相互交织的严重问题。所以报告把政治建设摆在党的建设的第一条,是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的,这就要求全党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定不移维护党中央权威。

      第二,把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化作自觉行动,驰而不息改进作风。过去五年,我们共查处多少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呢?18.9万件。处理党员干部多少人?25.6万人。就在刚刚过去的“两节”,中央纪委网站还通报了160多起。可见从善如登、从恶如崩。所以,今后要按照十九大报告要求,也是总书记常讲的一句话,要发扬钉钉子精神,紧盯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加大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力度,绝不能让“四风”反弹回潮,把作风建设引向深入,不断厚植党执政的政治基础。

      第三,全面加强纪律建设,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报告强调要重点强化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带动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严起来,真正把纪律挺在前面,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使我们的党员干部不断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

      第四,以坚如磐石的决心,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党的十九大仍然作出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的政治判断,提出18字要求: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要明确今后的惩治重点,那就是在高压态势下仍然不收敛、不收手,群众反映强烈、问题反映集中,已经进入了重要岗位、可能还要提拔使用的领导干部,特别是要清除政治问题与经济腐败相互交织的利益集团。要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过去我们这几年查处的部级干部、局级干部的数字都有了,我们查了多少处级干部呢?纪律处分县处级干部6.3万人,乡科级干部24.6万人,村支书、村委会主任27.8万人。所以要推动从严治党不断向基层延伸,使人民群众增强获得感,真正感受到管党治党的成效。再有,追逃追赃不停步。我们这几年由于强高压、长震慑,外逃人数逐渐递减,2014年外逃人数是101人,到了2015年就是31人,到了2016年就是19人,今年到现在只有4人。我们追逃防逃一起抓,这样才有了从2014到今年逐年的下降。总书记强调,不管十年、二十年,尚有一人在逃,追逃就绝不停止,展现了党中央顽强的意志品质。所以我们未来几年,要通过不懈努力,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赢得海晏河清、朗朗乾坤。

      第五,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能力。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目的,就是探索出一条党长期执政条件下实现自我净化的有效途径。所以我们要把党内监督与人民群众监督结合起来,擦亮巡视利剑,推进市县巡察;擦亮派驻“探头”,发挥监督作用。同时,我们还要根据十九大的安排,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将试点工作迅速在全国推开,这样实现我们的巡视监督、派驻监督、国家监察三个全覆盖,进一步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